2025-09-22 09: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青青  
1
听新闻
城市更新重在触达民心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强调“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新形势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之举。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正让城市更新触达民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立场,更是衡量干部政绩观的重要标尺。从“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绿来点缀”,到“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其实践逻辑表明,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重构,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价值旨归。只有立足群众观点想问题、作决策,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方能让城市发展有高度更有温度。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摒弃“高楼大厦论英雄”的政绩误区,树立“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实干导向,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多创造“安居工程”“广厦工程”“造福工程”等泽被后世的惠民工程,稳扎稳打增强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

当前,城市发展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新的阶段,其投入取之于民,更须用之于民,必须统筹供需匹配,将要素用在刀刃上,切实为群众疏通堵点、破除痛点、解决难点。要及时梳理问题清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通过“居民议事会”“网格走访”等多样化形式,零距离倾听民声,实打实感知民意,全面洞察记录各类群体的急难愁盼,优先置顶急需紧缺服务,全力将人民群众“心事账单”化为城市更新“立项清单”。要释放协同治理合力,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主动把居民代表、企业商户、专家学者请进来,共同商讨破题之法,反复推敲可行之措,多些“接地气、聚民智”的探索、多些“微改造、精提升”的实践,在持续“小步快走”中彰显群众智慧。

城市更新举措的“落地有声”,回响着群众的“幸福心声”。生活是否便利,设施是否好用,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紧盯短板,改善公共服务,建立“动态体检—一体更新—评估巩固”的闭环体系,画好用实城市空间基础数据“一张图”,聚焦城市排水防涝、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等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提升城市韧性和整体品质。要突出优势,做精个性服务,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推动街区功能转换、活力提升,下足“绣花功夫”,分类有序推动“新陈代谢”,强化“数智”赋能城市管理决策,推进“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实现“15分钟生活圈”、社区食堂、智慧养老驿站触手可及,以精准精细服务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淮安市洪泽区委办公室 刘青青)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