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牢固树立“以百姓为天”的政绩观,察民情、暖民心、顺民意,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初心为秤”量民心。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从“半条被子”里红军战士的赤诚,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担当,再到新时代王兰花“服务群众,没有退休之说”的坚守,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初心为标尺,精准称量党员干部对人民的赤诚分量。反观当下个别干部醉心于建“遮羞墙”、造“盆景工程”,实则是将“为民造福”异化为“为己造势”,归根结底是政绩观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党员干部当谨记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做工作必须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百姓安危冷暖置于秤盘,将民心得失熔铸血脉,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初心校准方向,以民心衡量得失,摒弃私心杂念,以人民之心为心,在思想淬炼中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让政绩观回归为民本质。
以“群众为师”集民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群众生活、生产在基层一线,对民生痛点、发展堵点最有体会,从日常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真知灼见,是当之无愧的老师。党员干部要认识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造福于民。自觉拜人民为师,就要躬身向群众学习,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既要“入乡”更要“随俗”,不能用“走马观花”代替“下马看花”,真正做到汇集民智、凝聚民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同时,要注意不能只听经验不听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建议,以立行立改的态度和常态长效的举措,真正将贴近群众作为解锁问题的一把“钥匙”。
以“实效为准”惠民生。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评判者。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员干部当用好群众意见这把“最好的尺子”,将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时常向群众“晾”进度、“晒”成效,以实招实效把“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工作成效够实。要坚持久久为功、常态长效,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始终将群众评价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动力源泉,从百姓“笑脸”看工作“效果”,以人民“满意感”为工作“满足感”,唯有如此,才能多出一些叫得响、立得住、群众真正欢迎的真招实招。
(徐州市委组织部张成强、邵誉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