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最新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从制度规范层面为基层减负“定调子”“立规矩”,传递出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的强烈信号。基层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只有善行减负之策,让基层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才能让工作重心回归服务本质。
由表及里“纠治”,让服务更有方向。“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根究形式主义“病因”,重在不顾实际的“层层加码”、照搬照抄的“文山会海”······,皆源于“唯上”取向、“显绩”偏好的政绩观错位。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从严纠治,过度留痕、重复督查检查、以会议落实会议等沉疴旧疾大有改观,但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只有从思想上“治本”,才能根除“传文传会”“痕迹管理”的路径依赖。纠治形式主义,首当匡正政绩观,坚持“唯实”取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满意”上,以甘于“栽树”的情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潜绩”,多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跳一跳够得到”的发展目标,真正让基层干部从“事务主义”“应付哲学”中抽出身子、腾出精力谋工作、抓落实。
自上而下“明责”,让服务更加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一些部门接到任务总习惯“向下摊派”,一些超范围、超职权工作丢给基层,致使基层常常处于“超载”状态,权责不清已成为基层干部“有苦难言”的重压。“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要严格落实基层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松绑”与“履职”边界,做到基本职责全覆盖,配合职责接得住。要加强清单动态管理,压缩工作“模糊地带”,严把清单外事项准入关口,严防以“属地之名”转嫁责任,破除“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隐形逻辑。要提升考核精准性,把“指挥棒”敲在基层该干的、能干的“鼓点”上,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守底线、保稳定、促发展、优服务等“群众买账”的工作上。
以点扩面“赋能”,让服务更具活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点多、牵涉面广、涵盖事杂,又常常面临人手紧缺、资源不足等多重挑战,可谓是“一根针”难理“千条线”。减负,不仅“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更要“赋予”基层急需要的活力。要结合清单“匹配”资源,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倾、服务下沉,交任务时教方法,压责任时放权限,让基层多一些能力“接住”责任,多一些本领“接好”事项。要“跨界”集成部门合力,落实好“乡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构建“快速响应、联动集结、协同作业”的服务体系,赋能基层多一些解决问题、办成实事的“底气”。要关心关爱激发动力,鲜明“实绩”导向和“一线”倾向,优化考核激励和选拔任用晋升机制,让基层干部“有劲吃苦”,健全容错纠错、风险报备机制,为基层干部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撑腰鼓劲”,加大健康休养、脱产进修等关怀措施,让减负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连云港市连云区委组织部吴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