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化俗成需要时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自觉,不能有“松劲”的心态,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牢记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可滋生松懈思想、产生歇脚念头,要持续推动作风建设久久为功。
常掸思想之尘,警惕思想“松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松一尺,行动就会退一丈,思想防线一旦出现松动甚至失守,那么“总开关”就会失灵,精神上就会因“缺钙”而患上“软骨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更是党员干部立身从政、担当作为的“压舱石”与“定盘星”,一旦患上“软骨病”,轻则政治方向模糊,重则在重大原则问题前丧失立场、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行动上退步滑坡。必须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终身必修课,一刻也不放松学习、一丝也不降低标准,坚持对标对表、反躬自省,不断擦拭思想上的尘埃,坚持知行合一,在复杂严峻的斗争实践和风险考验中砥砺思想锋芒,使理论真正融入血脉,化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常听群众口碑,警惕动力“松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学习教育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果以“徒托空言”的心态去应付了事,那必然背离“徙木立信”的初衷,让学习教育流于形式。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学习教育的初衷是惠民生、解难题,要想群众真正暖心,就一定要主动推开“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俯下身去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要看群众办事的“窗口”是否更便捷高效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是否真正疏通了,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是否有效化解了,这些才是货真价实的“销号”,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最直观、最鲜活的“晴雨表”,也是激励我们持续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的不竭动力源泉。
常行长效监督,警惕监管“松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一些老问题极易“穿新马甲”卷土重来、新问题也会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潜滋暗长,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则会前功尽弃、功败垂成。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我,时刻保持对“松劲”风险的清醒认识,并内化为政治自觉,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和韧劲持续加压,从根源处严防“风过又回头”的反弹隐患。要坚持“回头看”,把“回头看”的真、常、实落实到位,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刀刃向内的魄力,深挖思想根源和制度漏洞,对发现的新问题、整改不力的老问题,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让制度真正“长牙”“带电”,形成强大震慑力,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成果转化见行见效。
(淮安市淮安区委组织部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