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肯定胜利了吧?”“肯定胜利了!” 近期,人民日报微博一则跨时空对话视频刷屏网络。革命先辈在得到当代青年肯定答复后,噙着宽慰笑容化为漫天 “血雨”,青年含泪致敬的画面,如重锤叩击人心。短短数十秒的镜头,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抗战胜利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刻铭记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蓄起砥砺前行、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关键在于深刻领悟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坚定信仰,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对党绝对忠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才能“成为我们的同志”。抗战时期,无论是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还是无数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组织群众,“对党忠诚” 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而言,对党忠诚是干事创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要以理论武装筑牢忠诚之魂,坚决当好“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忠实践行者,坚决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在实践历练中检验忠诚底色,无论是应对突发状况、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还是面对日常工作点滴小事,都要时刻紧绷讲政治之弦,真正做到时时讲政治、事事讲政治,让“对党忠诚”成为扎根心底的行动准则。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关键在于深刻领悟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赤诚情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无论是河北冉庄村民挖掘地道、抗击日军,还是陕北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在最艰难的时刻,人民群众依旧愿意倾尽所有支援革命,正是拥有了这样强大的人心凝聚力,我们党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嘱托,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走出 “办公室”,走进 “田间地头”,认真倾听、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实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关键在于深刻领悟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顽强意志,加强作风建设,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抗战时期,面对日军的 “三光” 政策,无数先烈挺身而出,用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 的勇气与敌人殊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创造了用“钢少气多”打败“钢多气少”的雄壮史诗。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坚决摒弃“躺平”心态、“佛系”思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主动到吃劲岗位“墩苗”历练,争当“啃硬骨头”的先锋;要持续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素质,让自己既“敢斗争”,更“善斗争”,用铁肩膀扛起新使命,靠真本领展现新作为。
(扬州市委组织部 宋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