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9:54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朱家伟  
1
听新闻
莫让基层陷入“属地”焦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指出不得随意以落实属地管理、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制度上墙等方式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转嫁乡镇(街道)、村(社区)。属地管理意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并非推事推责的挡箭牌。各级党组织要规范明晰基层权责,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划定事项责任边界,防止以“属地管理”为由搞责任转嫁,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基层是抓工作落实的末端,若一味以属地之名“压担子”“甩包袱”,既偏离属地管理的本意,也会让工作落实层层“走偏”。现实中,有的地方和职能部门甘当“甩手掌柜”,将“属地管理”泛化、甚至模糊化,把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甩锅给基层,自己从责任主体变成督查主体,基层却从属地管理变成了责任属地。究其原因,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在作祟,工作中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把分内之事下放给基层、把分内之责下移给基层,使“守土有责”异化为“守土全责”,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更挫伤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必须从破除“属地管理”枷锁做起,真正破解基层“责大、权小”的失衡困局,避免再出现“小马拉大车”。要厘清边界让权责归位,明晰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原则,建立健全责任清单,规范准入流程,确保责任不虚置、不转嫁。聚焦综合执法、信访调处等重点事项,细化任务分工、明确程序环节,压实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从根源上解决属地管理的变形走样。要完善体系让监管到位,持续明确监督标准、细化监督细则,建立精准高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坚决杜绝以属地管理之名行转嫁责任之实,以严的基调推动属地管理见行见效。根据基层一线情况反馈和具体工作实际,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事项,确保基层单位回归工作本位,有更多的时间抓属地管理以内的事情。要下沉力量让工作就位,强化部门联动和资源整合,建立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道”的基层治理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让属地职责与资源力量相匹配,使基层接得住、管得好,干部干事创业底气更足,共同推动减负在基层一线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让属地管理回归“原有轨道”,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将责任牢记心中,在工作中勇于担责,善于担责,以高度的责任心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有以上率下、上下同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属地管理才能发挥更大功效,才能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抓落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合力。

(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 朱家伟)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