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09: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濮晗  
1
听新闻
“好苗子”要有“土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基层是离泥土最近的地方,也是离民心最近的课堂。沾着露珠的调研笔记,带着体温的民生账本,压弯枝头的助农清单,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工作记录,都是年轻干部最生动的成长印记。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主动扎根基层大地,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造本领,真正把“土味”干部的称号擦亮做响。

年轻干部从校门到机关门,最需要补足的不是学历而是地气,不是理论高度而是蹲下去的深度。从毛泽东同志与各阶层群众深入交流写出影响深远的《寻乌调查》,到焦裕禄同志475天走访兰考县120多个生产大队,再到徐利民同志30年如一日踏踏实实为民办事,被群众亲切称为“泥土干部”。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田间地头全是办法。写在文件里的惠民政策需要转化为老乡听得懂的方言,材料中的工作成效要经得起群众衣食住行的日常检验。个别干部感叹基层工作难做,往往是少了换位思考的耐心,缺了将心比心的诚意。真正的群众工作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而要像土地接纳种子那样,用最朴实的姿态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在家长里短中捕捉急难愁盼,从柴米油盐里发现治理密码。

苦练“土味”干部的必修课是锤炼实干本领。基层没有旁观席,每个人都是解题人。年轻干部容易陷入两种误区,或是把学历当能力,以为书本知识可以统摄全局,或是将热情当方法,以为加班加点就能换来群众认可。事实上,化解邻里纠纷需要的是法理情的平衡艺术,推动产业振兴考验的是资源整合的统筹能力,这些能力不会从天而降,只能在一次次走访入户中积累,在一场场院坝会议里磨炼。基层工作贵在见微知著,需要从群众的只言片语中捕捉需求,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处体察民情。年轻干部要警惕打卡式调研和盆景式走访,坚持把群众的评价当作工作的度量衡,把问题的解决率作为履职的标准线。只有在田间地头留下足迹,在百姓家中坐热板凳,才能让政策落地生根,让工作取得实效。

干部的“土味”归根结底是要有深厚的为民情怀。有些年轻干部把基层经历视为晋升跳板,身子下了乡心却浮在上面,这样的干部即便走遍千村万户,依然读不懂土地承载的厚重。那些把老乡的炕头坐热、把百姓的难事办实的干部,收获的不仅是工作能力,更是情感认同。当干部能脱口说出村里孤寡老人的用药习惯,能熟记留守儿童的开学日期,这样的记忆刻度远比任何考核数据更有说服力。为民情怀不是抽象概念,它体现在暴雨天查看危房的脚步里,藏在推广新品种时率先试种的担当中,印在协调矛盾时磨破的鞋底上。唯有把为民服务的初心种进泥土,才能在人民群众这块永远的沃土中,收获枝繁叶茂的成长年轮。

(镇江市京口区正东路街道  濮晗)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