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09:32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黄晓丹  
1
听新闻
练好基层善治之功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中央组织部在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强调,“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实际,作为挺在最前沿的“施工员”,党员干部须锤炼“善治之功”,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城市面貌焕新、治理响应提速、群众满意度跃升贡献智慧力量。

善理百事,从千头万绪中明主线、抓关键。“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基层治理工作事无巨细,关系着民生冷暖。面对基层突发易发的风险隐患,群众多元复杂的诉求需求,党员干部要善于化繁为简,精准抽丝剥茧,学会厘清主次脉络,区分轻重缓急,找准症结所在,善识根结要害。要从“蛛丝马迹”中捕捉有效信息,从“稀松寻常”间发现核心需求,为化解矛盾、纾解民困开准“药方”。要力戒“贪大求洋”的虚浮,警惕“急功近利”的短视,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好当前与长远、个体与集体、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将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确保每一份力、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善听众声,从家长里短中知民情、暖民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真切感受就是治理的“风向标”,哪里群众的议论多,就要到哪里去收集;哪里发出的声音真,就要到哪里去倾听。要听取“一手资讯”,在庭前院落、田间大棚等群众工作生活的“主场”,以俯身请教的姿态、洗耳恭听的诚意,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倾听最原汁原味的呼声。要听到“弦外之音”,既要热情接纳群众的“交心话”“家常语”,更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一副“灵敏耳朵”,善于从“弦外音”“潜台词”乃至“牢骚怨语”中捕捉真实需求和深层诉求,真正把群众忧虑的揪心事、烦恼的闹心事、期盼的暖心事,锁定为基层治理精准发力的主攻方向。

善入万家,从庭院街巷中汇众智、聚合力。“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沉入一线,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扎下去”,脚沾“泥土味”,接通“烟火气”,感知基层脉搏,看到群众力量。从“小巷总理”林丹首创的“两会一员”机制,到“仙林经验”探索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实践证明,群众问题群众解是最有效的路径。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取经,把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当作汲取智慧经验的课堂。要畅通信息渠道,搭建灵活多样的议事平台、设立触角密集的民情观察哨,将零散的民间智慧汇聚成治理升级的磅礴合力,共同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篇章。

(南通市通州区委组织部 黄晓丹)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