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党员干部带头过“紧日子”、持续砥砺优良作风提供了根本遵循。条例的修订完善,深刻彰显了我们党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引领社风民风蔚然成势。
居安当思危,处富宜守俭。从井冈山上毛泽东同志“只点一根灯芯”的率先垂范,到习近平同志“拦下半碗剩饭”的深切谈心,再到新时代“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庄严承诺……克勤克俭的红色基因,始终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破浪前行的精神密码。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腾出宝贵的资金向民生急需上倾斜、于发展紧要处流动,是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条例的精髓要义,将过“紧日子”作为砥砺作风、淬炼初心的“熔炉”,以“要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净化纯化思想,时刻怀揣“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推动崇尚简朴、厉行节约成为习惯、融入日常。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过“紧日子”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付诸行动、见行见效。党员干部作为推动政策落实、发挥模范作用的中坚力量,更应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既要在“大事”上严防死守,严格执行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经费标准,根除铺张摆阔的作风之弊;也要在“小节”上持续发力,将“紧”的要求贯彻到日常办公的一纸一笔、差旅出行的一餐一饭。过“紧日子”不是简单的节衣缩食,而是要“紧”中有度、“紧”中有为。要谨防打着“紧日子”的名义进行“一刀切”的粗放式管理,通过精准施策、科学划分,让该省的“一毛不拔”,该花的“分文不减”,为事业发展涵养更厚实的家底、积蓄更强劲的动能,真正把“紧日子”过出新面貌。
日子要“紧”,但为民服务的热乎劲、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丝一毫也“松”不得。过“紧日子”并不意味着不办事、少办事,而是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办成事、办好事。党员干部要始终如一发扬“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传统,让脚下多沾泥、身上常扑尘,聚焦群众所忧所盼,精准把脉,靶向发力,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化解焦点、难点、痛点。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时之需。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作为长期坚守的政治红线、行为铁律,以“零容忍”态度向“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等顽瘴痼疾亮剑开刀,做到时时反躬自省、处处响鼓重锤,以作风建设激浊扬清的“紧”换取事业发展蹄疾步稳的“进”。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