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分别召开部分地方、部分部门单位、中央指导组学习教育调研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整改落实的意见,持续用力推进真查实改。基层干部群众是作风建设的直接感受者,更是整改落实成效的最终评判者。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主动让人民当“考官”,请群众来“打分”,才能从“人民呼声”中找准“作风痛点”,在“人民评判”里检验“整改实效”,不断在“点题、破题、解题” 的工作闭环中拔除作风“病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铁规矩”锻造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幸福”。
整改落实到不到位,关键要看人民有没有意见、满意不满意。然而,当前有个别党员干部对人民评判存在敷衍心理,或不同程度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置之不理;或只对“好声音”放在心上、对“逆耳言”充耳不闻;或无法从基层干部群众“只言片语”“隐晦表达”中捕捉潜在痛点、挖掘问题实质,徒劳无功。诸类问题现象,不仅影响整改落实情况,更违背学习教育初衷。只有真心接受人民评判,接受人民真评判,才能解决真问题、抓出真质效。党员干部应坚持“实”字当头,坚决不搞“选择性失聪”,不做“表面化文章”,如老农拾穗粒粒珍般躬身细察、倾耳聆听,如刮骨疗毒祛硬疴般正视问题、吸纳诤言,真正将人民评判转化为整改落实有效行动。
只有真正“接地气”“通下情”,才能把人民评判“捞上来”、把问题症结找出来,更好将整改落实关键点落到人民心坎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场院中、村寨凉亭里、民居屋檐下,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亲密围坐、听需听计的身影。一次次“板凳座谈会”,聊的是家长里短,问的是民生冷暖,听到的是最真实的评判。党员干部们当身入实际、心至人民,主动到田间地头、小巷院落、企业车间等情况最复杂、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多让耳朵“磨茧子”、脸色“泛泛红”,以最谦逊的态度、最诚挚的心境获取人民群众“难言之隐”“弦外之音”。当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对于收集上来的评判意见要原汁原味反馈、实事求是梳理,分层次、分类别对其进行归纳汇总、分析研判,努力把声音表象还原为问题本质,将零散意见提炼为整改方向。
实打实接受人民评判是开端,点对点高效整改落实才是关键。让每一条意见都有回应、每一项建议有着落,才能真正让作风建设从纸上要求化为人民群众身边变化。要一以贯之整改落实,针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有效意见,坚持“挂图销号”式解决。对于当下改可解决的问题,明晰“短期作战图”、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限期整改到位;对于看不准难改进的问题,明确“长期路线图”,厘清脉络、剖析卡点,实现分步整改到位。还要持之以恒动态跟进,要用好“铁脚板”“笨办法”,全面掌握基层干部群众对整改落实评判变化,及时灵活调整整改方向,有效回应人民呼声,实现“双向奔赴”。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 奚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