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10:54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雨桐  
1
听新闻
聚人才赢未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更需将人才发展规划置于国家战略全局的核心地位,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释放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巨大潜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制度破冰,激发人才活力。“十五五”人才发展的核心任务,在于破除束缚创新的制度藩篱,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勇于向深水区挺进。关键在于革新评价机制,坚决破除“四唯”倾向,构建“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的分类多元评价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实际贡献和市场价值,让“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成为新常态,激活人才创新活力。同时亟需畅通流动渠道,打破体制内外、产学研间壁垒,推动人才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高效流动。更要强化激励保障,推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创新者“名利双收”。通过系统性制度供给,营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优越环境。

平台聚能,构筑人才高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战略支点。“十五五”时期,要推动人才平台实现从量到质、从散到聚、从应用到源头的根本性转变。首要在于战略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为顶尖人才提供“非梧桐不栖”的干事创业舞台。紧接着要推动平台体系链式发展,优化“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载体布局,促进创新要素高效聚合、无缝衔接。更要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校企双聘”模式,完善“才企共育、才企互哺”机制,真正打通智力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生态涵优,厚植人才沃土。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发展生态的竞争。“十五五”人才工作,必须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效能。要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力、社会有序”的多元共治格局。政府重在发挥党管人才政治优势,强化顶层设计、政策集成和精准服务,当好“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政策兑现“说到做到、直达快享”。市场重在凸显要素配置效率,发展专业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提供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的金融支撑。企业重在锻造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的梯度培育体系。同时,塑造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综合环境,在政策环境上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体系;在服务环境上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在生活环境上着力打造“人才友好城市”等品牌,让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

(高邮市开发区 周雨桐)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