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生逢伟大时代,肩负伟大使命,开创伟大事业,久久为功既是题中之义,也是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久久为功的实践要求,善谋长远、持之以恒、常思常进,努力取得不负时代、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扎实业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布局谋划是推动工作长期有序开展、取得实绩实效的重要前提。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党员干部如果想问题、作决策不经深思熟虑、缺少系统研究,匆忙上马、盲目施策,往往导致违背规律、脱离实际,甚至付出巨大代价。要从大处着眼,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注重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树牢系统性思维、强化前瞻性思考,在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时代大势、发展条件、民生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短期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系统布局、谋定而动,为地方发展下好“先手棋”、定好“路线图”。要从实处着手,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进民生福祉等堵点难点问题,勤于谋划破题之策,紧盯关键症结、找准方法路径、拿出具体措施,推动工作按照既定方向稳步向前。
久久为功,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铸剑隐姓埋名28年;“草鞋书记”杨善洲,22载植树造林,让昔日荒山披绿装;“最美公务员”李智宽,把青春和热忱奉献给家乡,深耕乡镇一线16年……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从来都不是只追求冲刺的“百米跑”,而是需要持续发力的“马拉松”,考验的是韧性、彰显的是执着、体现的是坚定。要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锚定目标、铆足干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百折不挠的恒心毅力,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积“尺寸之功”汇聚“成事之力”。要摒弃浮躁心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多一些“慢功夫”的深耕细作、少一些“短平快”的急功近利,绵绵用力、细细耕耘,不断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锤炼务实作风,踏踏实实地干出成效和实绩。
久久为功难免要面临一些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挑战,既需要党员干部常回头看、常对照查,时时校准前进方向,避免以“毫厘之差”导致“千里之谬”;又需要党员干部守正创新、迭代精进,以新思路、新能力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了凡四训》书中写道,“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意思是只有每日反省复盘,才能不断进步。这种“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的自省、修正和进步,对党员干部坚持久久为功尤为重要。须牢固树立复盘思维,以“吾日三省”的自觉,常态化进行自我评估,不断反思总结教训、提炼升华经验、调整校正偏差,确保方向不偏、目标不变。坚持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更新进取,让思路跟上新节奏、新方法适配新需求,力争每日“有步可进”。
(溧阳市埭头镇 杨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