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回响”检验的不仅是“做了”的执行力,更是检验“做到”的担当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要务求实效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一根竿子插到底,以“言必践、行必果”的决心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掷地有声”。
政贵在行,事成于实。从宏伟蓝图变美好现实,从周密部署到有序实施,关键在抓落实,这是防止干工作失之于“虚”的核心。然而,现实中仍有些工作存在重“落”轻“实”倾向,任务部署“雷声大”、末端落实“雨点小”,甚至出现“材料式落实”“标语化执行”现象。深究其根,在于“国之大者”树得不牢,“人民至上”理念缺失。抓落实是考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试金石”。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决策部署关乎民族复兴“大计”、事业发展“大业”、人民幸福“大利”,必须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否则难获实实在在的成果。要迈开双腿入基层,多跑街头巷尾,多与群众交心,在“不同意见”中搞清楚上级决策部署“落”的坐标点,从而进一步把准落的方向,绘制落的路线,真抓实干推动各项中心任务取得实效。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不仅要有“敢抓敢干”的担当,也要有“善为巧为”的才识。正所谓“四两拨千斤,巧劲胜蛮功”,抓落实亦是如此。为什么有些工作看似抓了、推了却成效甚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方法不对。正如“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抓落实也要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格局。坚持小切口、项目化,将宏观的“大目标”分解成微观的“小计划”,将部署的“大写意”具象为可操作的“施工图”,推动化整为零、化虚为实。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落实上级统一部署时,切忌简单粗暴“一刀切”、不加分类“一锅煮”、从上到下“一般粗”,亦不能违背规律追求立竿见影、超额落实,须立足实际靶向施策、对症开方,量身定制一套方法论。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实”字体现的正是一种务实精神、实干作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风险挑战不可避免,广大党员干部尤须耐住性子、扑下身子,自始至终立起细致、精致、极致的高标准,对当务之急要以雷厉风行之“速”马上就办,对长期任务要以水滴石穿之“劲”紧抓不放,不见成效不撒手,听不到回声不罢休。要盯着末端,构建跟踪“回响”的考评机制,将政策落地率、目标达成度、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作为硬指标,衡量落实到不到位,检验实绩成色足不足,对落实不力、变形走样,甚至搞虚假落实、选择性落实的严肃问责。
(连云港市连云区委组织部 吴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