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笔特殊党费被郑重转交至中船集团七一九所财务资产部。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在生前亲自准备并嘱托家属上交的。他用这一朴素而庄严的方式,完成了对党最后的深情告白。没有华丽言语,只有初心不改;没有刻意表态,唯有一生坚守。这一举动,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内心深处对信仰的敬畏与忠诚,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信仰如炬,照亮初心,更照见时代温度。
精神信仰,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根与魂。信仰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扎根于每一次坚守、体现在每一个选择。它是风平浪静时的指引灯,是惊涛骇浪中的定海针。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一生,有的扎根讲台春风化雨,有的驻守高原风雪无阻,有的埋头科研无怨无悔。他们不图回报,不求名利,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深沉热爱。信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正如方志敏烈士在临刑前留下的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语:“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种信仰,早已融入共产党人的血液,成为一代代人传承的精神之根,是我们在时代浪潮中立得住、行得远的根基所在。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底线。忠诚,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坐标。它不是写在纸上的誓言,而是落在脚下的步伐、融在日常的举动。在任务面前、在岗位变动之时、在复杂环境中,真正的忠诚是不改初心、不移立场、不打折扣。他们把组织交代的每件事都当作使命,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放在心头,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向,全身心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反观那些走偏的党员干部,往往从放松信念、模糊方向开始,一步步跌入违纪违法的深渊。忠诚是一种无声的担当,更是一种不变的操守。守住这份忠诚,才能在新时代的风雨中站稳脚步,扛起责任,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事。
精神传承,是党永葆活力的力量源泉。精神,是跨越时空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变的脊梁。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两弹一星”到抗疫精神,那些历久弥新的信仰和追求,始终鼓舞着后来人。今天,面对多元价值和复杂诱惑,尤须警惕“精神缺钙”的危险。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更要自觉传承党的精神谱系,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向前辈身上寻找方向。精神的火种不能熄灭,而应当在新时代继续燃烧。在扶贫一线、基层社区、科研前沿,我们都能看到传承者的身影。他们身上闪耀着信仰之光、奋斗之光、人民至上的光,正是这份传承,让党的事业始终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薪火不息。
(南通市通州区委组织部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