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破解好广大农村广泛存在的人才“引不来、育不强、留不住、用不好”等现实问题,既是时代之问,也是发展之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广大人才向广阔乡村、基层一线汇聚是关键。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制定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以更优质的服务态度、更优秀的创新氛围、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既吸引本地人才“回流”,又招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汇流”,促进城乡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发挥好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扎实推进“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乡村振兴等基层服务项目,引进培养一批高学历、懂技术的“乡创新农人”。不拘一格“引”人才,推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引进政策,少在限制条件上“加码设卡”,多在真才实干上“考察识别”,以最大诚意为人才递上“橄榄枝”,真正实现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致治之要,育才为先”。人才的高度,决定了乡村振兴发展的高度,如果只靠人才招引,不重视人才培育,乡村振兴便成了无根之木,因此要在人才培育上下“绣花功夫”,把“精准滴灌”贯穿始终。建强人才培养平台,以乡村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人才培育形式和载体,探索搭建校企合作、产业研发合作平台,鼓励职业学校与农业企业共建产教联合体,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菜畦果园,有目的地培养引进一批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农业领头人。强化农业技能培训,聚焦农业产业特色,推动人才下乡、技术下乡,抓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农村人才职称评定”等举措,开展好农民夜校、田间学校等活动,综合施策提升乡村人才和农民职业技能水平,让更多“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眼明星。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要用涓涓之力、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以人才吸引人才,以人才培育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优秀人才凝聚力、辐射力,形成培养一个吸引一片的良性循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活水”。做好人才交流和培育,既给本土人才到更高平台学习先进经验创造机会,又促进乡村振兴人才间创新做法交流互动、青蓝相接,同时推动“以才论岗”,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和工作意愿,提高人岗相适“叠加效应”,最大化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健全完善人才常态化、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制定“一团队一策”“一人一策”机制,为各领域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高潜力乡村创新人才“蓄水池”。
(溧阳市戴埠镇 刘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