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置身新时代的壮阔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身负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竭诚服务人民群众的千钧重任,干事创业要以善作之举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更要用“善成”硕果为群众呈上“满意卷”,以实打实、可触可感的实绩,回应时代的殷切叩问、群众的满满期盼。
变“差不多”为“干极致”,坚定“能成”的追求。思维偏差毫厘,行动便谬以千里。秉持“差不多”哲学,难出精品;唯有精益求精,方能铸就卓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干部满足于“做了”,忽视了“做成”,导致“过程有余”而“结果不足”。广大党员干部当树立“极致”意识,将“做完”视为“做好”的起点,坚信“细节决定成败”,对可能影响质量的细微环节“锱铢必较”,以工匠精神雕琢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尽善尽美”。要将“做成”作为最高追求,制定政策、推进项目时,深思熟虑、周全布局,积极探寻新招新法,落实工作、化解难题,坚持在做中谋好、在好中求优,让每一项工作既落地生根又开花结果。
破“本领慌”为“才干精”,淬炼“善成”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危机是最大危机,本领升级是最强底气。“善成”并非无本之木,需要过硬的能力本领作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构建“善成”的知识内核,勇于跳出“舒适区”,紧跟时代步伐,学新理论、悟新政策、揽新知识,善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知识边界,洞悉前沿动态,以联系、发展眼光融合多元知识,夯实“善成”基础。要磨砺“善成”的实践利刃,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战场、第一线,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注重在解决复杂难题、应对突发事件中,狠抓落实、沉稳应对、务求实效的实践本领,持续提升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能力,练就“善成”的“十八般武艺”。
化“一时功”为“长久绩”,积蓄“必成”的韧劲。“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追求“一日之功”,看似高效,实则如“空中楼阁”,难经时间与实践检验。急于求成,工作易浮于表面,成果“昙花一现”,不仅浪费资源,反复返工更会消磨信心,让“一时功”沦为“终身憾”。党员干部要有“功在长远”的理念,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面对复杂局面,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又具“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确保工作蹄疾步稳、行稳致远。注重总结经验,将好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既干好当下,更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让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与人民的审视,实现真正的“善作善成”。
(赣榆区班庄镇 贺钰焜、赣榆区委组织部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