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半条被子”故事,感人至深,是共产党人以真心暖人心、以初心赢民心的生动缩影,成为我们党根植人民、血脉在民的不朽见证。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半条被子”故事中汲取作风营养,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半条被子”刻着“枝叶关情”的初心密码。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当时,红军缺衣少食、强敌环伺,常常需要在严寒中行军、露宿,却执意留下“半条被子”。这绝非偶然的善举,映照的是共产党人“见不得百姓苦”的赤子之心,彰显的是“自己有一条被,也要分半条给群众”的价值标高。共产党为人民,从来不是单纯的口号、纸上的誓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尽心尽力的履职,是一件件民生实事垒起的“稳稳幸福”。要始终把人民举过头顶,忧民所忧、乐民所乐、想民所想,谋工作、抓落实时先听民声、先问民需、先察民情,把是否纾了民困、解了民忧、应了民盼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和“晴雨表”,让老百姓深刻感受到党“为民造福”的情怀。
“半条被子”蕴含“生死与共”的鱼水情深。3位女红军休整期间,与徐解秀同睡一张铺、同吃一锅饭,帮她烧火煮饭,讲述革命理想,老人从她们身上触摸到红军“把百姓当亲人”的滚烫真心。正是军民的血肉相连、同甘共苦,让党和红军赢得了长征乃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而期间发生并流传至今的“半条被子”“沂蒙红嫂”“一根竹竿行万里”等动人故事,是民心所向的永恒碑文。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更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动沉到街头巷尾、庭院炕头、工厂车间,和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用家乡话把上级的政策讲清楚,用低姿态把群众的意见收上来,用硬举措把惠民的实事落下去,在领着干、一起拼中,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半条被子”立起“执纪如铁”的作风标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故事让“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长征途中,红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到之处、秋毫不犯,赢得了包括沙洲村在内的万千百姓的生死相托。这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钢铁之师,与“攫民膏以自润、夺民财以自肥”的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昭示了“纪律就是政治生命力”的铁律。要赓续红军“纪律严明、执纪如钢”优良作风,时刻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经常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检视自己,从小事小节入手、从一点一滴严起,持续拧紧遵规守纪的“总开关”、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以过硬作风树好形象、创实业绩、赢得民心。
(东海县委组织部 郭旭、东海县黄川镇 何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