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蓝图路线已定,干事创业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应当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力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扛责任、挑大梁。
以“项目为王”夯实新质生产力基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而项目是创新的载体、产业的基石。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坚持“双招双引”同向发力,聚焦本地主导产业,组建专业招商团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精准对接。突出高质态导向,主攻龙头型、带动型、补链型产业项目,发布跨区域产业图谱,推出场景合作清单,招引大项目,打好主动仗。突出全周期培育企业。创新实施“网格化”为企服务机制,对辖区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扶持,推动其向运维服务、数字智造等领域延伸,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上企业,推动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实现能级突破。厚植优生态强化服务。坚定“要素跟着项目走”理念,加速推进路网建设,建成综合性园区邻里服务中心;接入deepseek大模型,通过“数字+服务+制造”融合模式打造两化融合示范园区,为新质生产力生长提供优质“土壤”。
以“创新驱动”激活新质生产力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关键变量。加强校地联姻铸强“创新核”。深化与“大院大所”战略合作,与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人才高地“离岸孵化”合作,全面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化平台,实质化运行产业孵化器,着力建成国家级产业科创示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深化数智焕新激活“动力源”。大力支持辖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工程,为其量身定制数字化改造方案,推动生产流程再造、管理效率提升。创新用地模式破解发展瓶颈,探索工业地产开发,为未来产业预留发展空间。推动业态裂变锻造“生长极”。密切关注传统行业发展最前沿,推动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度融合,努力向功能性、智慧型等价值链高端产业攀升。更大力度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拓展智慧运维服务,引导传统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生态。
以“治理革新”释放新质生产力红利。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在于惠民利民。织密“红色经纬网”,激活治理末梢神经。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城市社区“大党委”为枢纽,联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全域推进“红色物业”建设,设立小区“三保一维”服务标准,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购买服务,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转型。构建“精微治理网”,畅通服务最后一米。深化“精网微格”工程,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打造集成党员先锋驿站、邻里议事厅等功能的“微阵地”,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打造“品质生活网”,共享发展升级红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反哺民生事业,加快新建口袋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设施建设,让群众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盐城市阜宁县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 徐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