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对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念“民生为大”,办好“头等大事”,让民生答卷写满更多幸福感。
办好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头等大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当前,仍有少数干部只想干博眼球、赚流量的“大事要事”,瞧不上耗精力、费时间的“小事琐事”,久而久之,带坏了工作风气,损害了民生福祉,挫伤了党群关系。一条坑洼不平的道路被修缮一新,一个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完成,一项政务服务可以在周末办理……往往是这些“小事”体现着“城市温度”。党员干部要保持甘做“小事”的觉悟,以小事成就大事,以实事成就实绩,从衣食住行到业教保医,找准群众关切与本职工作的结合点,于细微之处下真功,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以“小举措”彰显“大担当”,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要出实招、重实效。事在人为,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从土地革命到家庭联产承包,从扫除文盲到九年义务教育,从爱国卫生运动到小厕所大民生,正是一次次向民生顽疾开刀,才赢得了亿万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党员干部要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果敢担当,主动往“矛盾窝”里钻,在“问题堆”里找出路,洞察“就业难”背后的结构难点,瞄准“看病难”背后的资源堵点,破解“托育难”背后的供给痛点,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蝶变。
为民服务重在抓紧办理、贵在久久为功。对当务之急,看准了就要抓紧干,决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则要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决不可贪一时之功、盲目冒进。办好“头等大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政绩观之“正”鼓足干事业之“劲”,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格局,保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日拱一卒抓未成之事、久久为功促未竟之业,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为后人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努力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百姓生活更有温度、事业发展更有热度。
(镇江市委组织部 郑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