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短短几个词,体现的是会风、话风,更是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从最基础、最常说的讲话开始,少说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多说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以话风之变引领作风之变。
“大白话”不是让我们去随口说说,想到什么说什么,而是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表达最深刻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来讲述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些“大白话”话语直白、朴实形象,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把大道理浓缩到日常话语中,比喻在常见事务上,群众一听就明白,自然也听得进、记得牢,干群关系就在这一句句“大白话”中拉近了,那么开展工作也会顺风顺水、水到渠成。
“大白话”看似简单,但是不少干部却说不出来。一部分原因是不会说,平时坐在机关久了,一到基层就开不了口,说不出话;还有一部分是不愿说,喜欢上级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认为当“传声筒、复读机”最保险。归根到底,这就是基层去的少了,与群众待的时间短了,不和群众心连心了。要改变这一现象,党员干部须时刻牢记干事创业的平台是党和人民给予的,遇见事情,考虑自己少一点,思虑群众多一些,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要坚持基层和实践是培养群众语言最生动的课堂,多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多到田间地头拉拉家常、多到生产车间问问情况,在一次次的交流积累中,脑子里装进的群众语言就会丰富起来。
光有话不行,要紧的是做。如果不解决问题,那就是“走过场”,个别干部下基层热热闹闹,唠家常热火朝天,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却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锁进文件柜,看似“脚步到了”,实则“心门未开”。党员干部要把意见建议深学细研,不能停留在“读材料、做笔记”的表面功夫,而应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运用系统思维剖析问题根源,找准“堵点”“痛点”;要组织专题研讨,让不同岗位的干部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更要强化跟踪问效,定期回访群众,用“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真正把群众诉求转化成老旧小区改造的新路灯、乡村振兴的致富路等,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真正为民办实事。
(苏州市相城区委组织部 宋桂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