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8 10: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广东  
1
听新闻
党委书记言论:抓党建就是抓乡村振兴“核心竞争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基层党委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系统思维实施推进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治理升级,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锻造基层干部“过硬能力”,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实现组织引领、党建赋能,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健全村书记“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量身定制“成长计划”,“一对一”精准帮带,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组织村书记赴先进地区开展研学实践,推进“群雁竞飞·人人争先”“村书记话村事”“廉政周周讲”等重点项目,搭建交流实践平台,提升基层工作能力。凝聚党员先锋力量。组织农村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培训,加强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增收、家门口就业等重点任务,完善党员发挥作用行动清单,设立“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实践载体,深化开展党员“三亮”行动,健全流动党员“双联三必”管理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中亮身份、当先锋。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挖掘乡村振兴一线典型,营造“学有标杆、干有方向”的比学赶超氛围。建立“问题清单交办、督办清单跟进、成效清单验收”闭环落实机制。制定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助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鼓起乡村振兴“钱袋子”。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党委统筹、村党组织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良好格局。以产业化思维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托甘薯产业传统种植优势,深化与市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共建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立“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农户”联动机制,形成种苗繁育、标准化栽培、贮藏保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甘薯全产业链产业,打造农旅融合甘薯产业园区,逐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壮大特色鲜明的集体经济。立足村级自身资源禀赋,推动西片区依托旅游景区打造以农文旅融合、精致农业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乡村示范带,东片区依托商贸物流、电商产业园优势探索“支部+电商”发展模式,北片区依托工业集聚效应深化村企联建,形成“三大片区”错位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并进的集体经济格局。以家门口就业拓宽富民路径。梳理闲置学校、闲置厂房等资源,采取镇党委资源统筹、村集体主动对接等方式,创办来料加工、非遗手工等家门口就业平台,培育独山面粉、大路宠物用品、竹园玩偶钩织等富民产业,由村党组织协调做好技能培训、日常管理、成品收购外销等工作,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实现就业不出村、生活有保障。

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乡村治理的关键是群众参与、群众满意、群众有幸福感,持续深化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构建治理有效、群众有感的善治格局。要增强阵地效能。打造党群服务点“七个阵地”功能,不断完善自然村服务点功能设施,提供家门口宣讲、就业、助餐、展演等基本服务,让服务点成为“群众抬腿就到、群众最想去、群众去了最舒服的地方”。要完善服务品牌。针对“一老一小一弱”群体需求,开展上门洗衣、爱心义剪、健康义诊等服务项目,举办“我的童年 快乐成长”系列活动,打造“爱心阿姨”“暖心陪伴”品牌项目,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涵养文明新风。开展“身边好榜样”“文明家庭”“整洁有序人家示范户”选树宣传,创建“榜样工作室”,组织好人模范、文明家庭代表开展“榜样面对面”故事宣讲活动,举办“乡村村晚”“草根秀”等群众自办文化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精神生活。

(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党委书记 王广东)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