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建设新时代农业农村,必须深化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体系、育强头雁队伍、创新制度供给,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效能。
党建赋能打造智慧农业矩阵。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执行者和实施者。构建三级联动数字生产体系。以党组织统筹力激活数字生产力,构建“乡镇党委统筹抓总、村级党组织靠前落实、党员技术团队精准支撑”的分层联动机制。乡镇党委立足区域农业特色,统筹制定智慧农业发展规划,搭建数字农业发展框架;村级党组织聚焦落地执行,主动对接农户需求,将上级规划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践;党员技术团队则发挥专业优势,组建技术服务小组,确保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各环节深度融合。组建智慧农业技术落地专班。依托村党组织组建“党员农技骨干+数字专员”智慧农业专班,将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纳入村党组织年度任务清单,建立“支部书记领衔项目+党员技术攻关”机制,推动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技术落地见效,推动先进技术从理论方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施数字能力头雁培养工程。通过“理论集训在党校、场景实训在基地、项目实操在田间”培养模式,系统提升党员村干部数字素养与实战能力,打造一支善用智能设备、能解数据难题的“技术型”头雁队伍,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组织保障。
党建融合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牛鼻子”。要推动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深入融合,用党建红串起产业链。构建产业融合格局。以组织体系创新破解产业壁垒,建立“跨区域产业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党支部+产业链党小组”三级联动架构。由联合党委统筹制定产业融合规划,龙头企业党支部牵头建立“党员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结对机制,产业链党小组聚焦预制菜加工、农产品电商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党委搭台、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的产业融合格局。培育复合党建人才。实施“党员头雁跨界赋能计划”,通过链式联学、跨村实训、项目攻坚等方式,培养既懂党建又懂产业的复合型村干部,将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纳入村党组织星级化考核,与政策扶持挂钩。凝聚产业振兴合力。村级党组织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整合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开展党组织活动、举办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形式,凝聚党员干部、企业经营者、农户等各方力量,形成共谋产业发展、共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党建驱动激活振兴动力引擎。要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党员干部是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同灯塔,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凝聚力量。激发群雁活力。基层党组织精准识别和选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将其配置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岗位,通过强化责任担当、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其在产业规划、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动能,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让乡村振兴的“动力火车”在产业升级的轨道上加速前行。整合创新资源。村党组织牵头成立由基层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其他乡村产业从业者组成的“要素整合专班”,统一对接科研机构技术转化、电商平台市场数据,将智慧农业系统、农产品深加工工艺等创新资源嵌入生产全链条。推动要素增值。设立“党员产业生态哨兵”责任网格,由党员干部担任要素流通“服务员”,全程跟踪技术攻关、品牌运营、市场对接等环节,推动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单点沉淀”向“链条增值”跃升,彰显基层党组织在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把方向、谋全局、促落实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
(阜宁县三灶镇党委书记 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