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意义,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信”,立起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执政之“威”,用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信任为基础,党群、干群之间亦是如此。当前社会转型期,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政策落实等关键领域,任何信息不对称都可能催生“关系优先”“暗箱操作”等疑虑。这些信任危机的背后,实质是群众对党员干部践行初心的期待。信任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员干部当以诚实守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秉持实事求是之风,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群众承诺之事,须不折不扣、不搞变通地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化解每一个问题、兑现每一项承诺,真正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难事办妥。同时,要主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田间地头、走街串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以拉家常、话民生的方式消弭距离感,让群众愿敞开心扉、敢直言不讳、肯吐露心声,使干群信任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能否赢得信服,不在于言辞如何,而在于行动几何、成效几许。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去,到发展阻力最大的地方去,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把该办的事情办到位。特别是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期、民生难题的破解处,更要敢于动真碰硬、迎难而上,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唯有以实打实的攻坚成果、硬碰硬的工作成效,方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与真心拥护。要坚决杜绝“口号式”落实、“盆景式”调研、“运动式”治理等形式主义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说话,用真真切切的改变证明,才能让群众从心底里认可、信服。
信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始终如一践行诚信,方能赢得群众长久信赖。党员干部需以持之以恒的坚守,将“人民至上”镌刻于心、付诸于行,以可亲可信的党员干部形象,把“烦心事”办成“暖心事”,让“揪心事”变成“舒心事”,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实干担当,让“党员先锋”的旗帜在群众心中高高飘扬。要在破解发展难题、化解复杂矛盾中厚植为民情怀,以每一件民生实事的扎实推进,每一次群众诉求的高效回应,在日积月累中筑牢信任根基,让为民服务的口碑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凝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东海县安峰镇 张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