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为契机,一体推进学查改,一以贯之转作风,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政治生态清明,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人见贤思齐、崇德尚善;政治生态如果出现问题,则会让人随波逐浪、放任自流,从政环境也会变本加厉恶化,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八项规定激浊扬清、积微成著,不仅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更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向好。但化风成俗,绝非朝夕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时时荡涤思想之尘、行为之垢,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谨防“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自觉做良好风气的倡导者、维护者、引领者,以自身作风正带动党风清、政风明。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实现党心与民心的双向奔赴。要站稳“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坚持开门教育,将作风建设最生动的课堂搭建到群众身边,以“脚下沾泥”的笃实下到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让群众可感可及,给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要确立“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坚持问需、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凝聚群众的本领,激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畅通参与渠道、健全参与机制,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事合力,紧紧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改革事业发展,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事难且艰,为则必成。当前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触及的利益矛盾也更加复杂尖锐。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有些干部滋生畏难情绪,出现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容不得作壁上观的看客,唯有永葆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把每件事都往实处干、深处干、细处干,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颗接着一颗钉,才能在干到位、干到底中赢得主动、赢得胜势。要为实干者“鼓好劲”“兜住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深化运用揭榜挂帅、能上能下、容错纠错等机制,培厚滋养实干的土壤,让干部群众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激励更多干部群众苦练本领、增长才干、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共同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在各个领域奋勇向前、再立新功。
(姜堰区委组织部 孙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