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行动的先导。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当以问题为导向、视挑战为机遇,事不避难、锐意进取,在“变问题为课题”中不断将事业推向前进,真正做到站位有高度、攻坚有力度、解题有深度。
增强直面问题的定力。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多发现问题,才能少发生问题。敢于正视、勇于破解,是党员干部砥砺初心、锤炼党性的生动体现,也是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具体表现。要持续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树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和灵魂深处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人民需求之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要坚决把直面问题作为锤炼和检验党性的“试金石”,积极应对而不消极应付、深入解剖而不避重就轻,以自我革命的决心,科学认识问题、准确把握问题,增强解难题、促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提高开局破题的能力。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可以说,迈好第一步、打好第一仗,是破解问题的关键核心,对于顺利推进全局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开局起步就迟迟提不起精神、进不了状态,就容易错失良机,导致信心不足、后劲不强。想要锤炼解题的过硬本领,就必须破除“万事开头难”的惯性思维,以慢不得的紧迫感、等不起的使命感,开局就开足马力、起步就鼓足干劲。要敢于从问题入手,既到做法高效的先进地区去总结经验,更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调查研究,从而真正把难点堵点梳理出来、把潜在问题发掘出来,为自身工作领题定向。要养成迎难而上、勇挑大梁的斗争精神,面对问题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以“破局之势”把最难攻的“山头”攻下来。
保持靶向解题的毅力。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越是山高陡峭、越是艰难险阻,越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想要根治问题,不能在开局起步时懒散拖沓,更不能妄想“毕其功于一役”,归根结底还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干实绩。要多下“绣花功夫”,舍得花心思、善于动脑筋,以近可察微的眼力、未雨绸缪的脑力、踏石留印的脚力,把战略目标分解成战术动作,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从而有效弥补能力短板、扫清视野盲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心无旁骛,在精细精准中提质增效,在常抓常严中发力解题,切实做到咬定目标不松劲、持之以恒绘蓝图。
(灌南县新集镇 蔡俊杰、灌南县委组织部 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