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成熟,解放军战士们尽管劳累饥渴,但没有一个人去拿苹果,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苹果的故事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党员干部要读懂“苹果”背后的好作风,时刻以纪律为尺丈量初心,以廉洁为镜正己修身,让党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更是照见着党的优良传统。从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到王进喜“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再到杨善洲“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自觉坚守底线、不越雷池半步,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纪律严明,是赢得民心的基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党员干部都要时刻以“人民的苹果”为镜,保持“赶考”永不止步的清醒与坚定,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恪守“不去拿”的自觉,守住“不能吃”的底线,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唯有如此,才能让纪律的堤坝坚不可摧,让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永不褪色。
苹果虽小,却见纪律、见作风。党的纪律是否严明、作风是否务实,正是反映在“一个苹果”这样的小事小节之中。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对多元诱惑与复杂考验,当各种形形色色的“苹果”摆在面前时,依然要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在无人监督时坚守原则、恪守底线,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真正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从小事小节上锤炼自身修养,加强一顿饭、一次出行等细节的行为约束,时时处处严格遵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让每一份权力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人民的苹果”不仅是一个历史符号,更是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具象化表达。革命时期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是群众利益永远在第一位的庄严承诺;新时代带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行动。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一脉相承,责任使命与时俱进。如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春风化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作风建设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应化作群众脸上真切的笑容。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要永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民情怀,以扎实的作风谋事创业、为民造福。践行实干精神服务于民,深入一线丈量民情、摸清民意,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工作清单。锤炼过硬本领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用业绩说话、让群众评价,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 毛鹏涛、前洲街道 周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