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今年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强调,要“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治理一线,必须练好“千万”之功,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善为善治、善作善成。
理得清“千头万绪”。大到上级政策的具体落实,小到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常态。基层干部面临着最广大的群体、最复杂的矛盾,唯有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找到裉节,从盘根错节的情况里理出头绪,才能“举一纲而万目张”,抓准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关键。在推进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既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统筹推进社区建设、群众服务、矛盾调解、安全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又要善于牵住“牛鼻子”,从最突出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最紧要的环节入手,以点上突破带动治理成效整体提升。
听得懂“千言万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一线能听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1982年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河北正定工作时,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情。“党员两腿土,群众不添堵;干部两脚泥,群众心欢喜”。不论是“心里话”,还是“牢骚话”,人民群众的呼声意见就是反映基层治理成效最真实的“晴雨表”。基层干部要练就听八方、采众智的“顺风耳”,善于从群众的“品头论足”中发现问题、找到不足,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变为基层治理的发力点。
走得进“千家万户”。基层治理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好千家万户的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让基层服务更“贴心”、基层治理更“暖心”。从“朝阳群众”到“小巷管家”,从“仙林经验”到“儒林实践”,在各地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中,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枫桥经验”内涵也得到了更生动的诠释。基层干部应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凝聚各方资源力量,推动治理供需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真正把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南京市秦淮区委组织部 韩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