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方向、提供基本遵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产业振兴不是简单的“种地卖粮”,而是要让乡土资源“活起来”、产业形态“新起来”、群众口袋“鼓起来”,真正挺起乡村振兴的“硬脊梁”。
握紧特色产业“金钥匙”,让乡土资源生金长银。深耕本土特色,方能蹚出振兴新路。基层党组织要聚焦“一村一品”,挖掘传统技艺、生态禀赋、文化基因等资源,打造不可复制的产业标识。重点在于“三化联动”:推动生产标准化,建立种养技术规范,让“土特产”品质更优;推动产品品牌化,用乡土故事赋能包装设计,让“老味道”焕发“新魅力”;推动营销场景化,通过体验式消费、情感化传播,让“深闺好物”走向广阔市场。例如,依托山林资源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借助古法技艺复兴手工酿造集群,让每个村庄都找到自己的“专属赛道”。
下好融合发展“先手棋”,让产业链条环环增值。跨界融合联动,方能激活乘数效应。基层党组织要以“接二连三”为路径,推动农业与文旅、电商、康养等业态深度嫁接。关键在于“三链协同”:延伸前端链条,建设绿色种养基地,夯实产业根基;做强中端链条,发展中央厨房、精深加工,把“原字号”变成“精品礼盒”;拓展后端链条,开发农事体验、研学旅行等新场景,让田园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实践中,可通过“农业+电商”打通产销堵点,借力“农业+文旅”激活体验经济,探索“农业+研学”培育新兴业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值体系。
激活创新驱动“动力源”,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破立并举革新,方能打开发展格局。基层党组织要以“双轮驱动”为抓手,既传承农耕智慧,更拥抱数字变革。核心在于“三新赋能”:培育新主体,既扶持“土专家”升级技能,更吸引“新农人”跨界创业;运用新技术,推广智能温控、水肥一体等设施,让无人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探索新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社群营销等业态,让手机成为“新渠道”、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土地流转改革释放资源活力,依托联农带农机制共享发展红利,真正让创新成为产业腾飞的“最强翅膀”。
(溧阳市竹箦镇党委书记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