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10:5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思城、亓竹冉  
1
听新闻
扣好农村基层干部“三把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为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用权行为、防治“微腐败”、夯实乡村振兴廉洁根基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执政的“末梢神经”,直接面对亿万农民群众,其作风形象和履职能力,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乡村振兴大业。把好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大门,关键在于扣好思想、权力、监督这“三把锁”。

首要是扣紧“思想之锁”,铸牢“不想腐”的“防火墙”。“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切腐化堕落,皆始于思想滑坡、信念动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面对的诱惑考验直接而现实。要拧紧思想“总开关”,必须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常掸思想尘、常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将廉政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核心是扣牢“权力之锁”,织密“不能腐”的“制度笼”。“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造福人民,用不好祸国殃民。”农村基层权力看似“微小”,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一旦失范滥用,极易滋生“蝇贪蚁腐”,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明确权力边界,规范运行流程。要聚焦村级工程项目、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议事决策、村务公开、财务管理等制度,从源头上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始终“公”不变色。

关键是扣实“监督之锁”,擦亮“不敢腐”的“纪律剑”。“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方显真爱。必须织密监督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内外联动的监督合力。强化上级党委的监督主责,畅通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渠道,更要激活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广大村民的“前哨”功能,鼓励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监督必须“长牙带电”,敢于较真碰硬,对违纪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绝不姑息,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使心存侥幸者不敢越雷池半步。以钉钉子精神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农村基层干部“铁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

(丰县大沙河镇 王思城、丰县县委组织部 亓竹冉)

标签:
责编: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