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在数字化办公模式下,“收到”成为工作群中的高频词。但须牢记,只有把“收到”落实为做到、把“声动”转化为行动,才是真正的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业绩。
言之易,行之难。现实中,当政策传达、任务部署纷至沓来,一些党员干部回复“收到”后置之一旁、抛之脑后,将“收到”等同于做到;有的习惯把转发文件当作落实政策,用会议贯彻会议代替行动解决问题,“只听台阶声,不见人下来”;还有的等到“交差”节点了,才匆匆忙忙抓一抓、推一推,导致上级部署难以真落地、棘手问题得不到真解决。造成这种“收到”与做到之间的落差,究其根本往往是政绩观错位、角色定位错位、能力与目标错位,既损害了党的形象,也贻误了事业发展。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若想实现从政治表态到政治担当的进阶,让每一次“收到”都掷地有声,须练就“穿透式”落实的真本领。要挖深一层,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破除机械执行的“传声筒”思维,接到任务先搞清楚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的深层考量是什么,多问几句为什么,确保落实不偏向、执行不走样。要迈前一步,变等指令为找坐标。主动迈开腿、沉下心,学会带着问题走基层、围绕落实抓调研,弄清楚落实的难点堵点在哪里,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什么,不等不靠、不推不拖,找准工作推进的靶心。要精细一点,让路线图成为施工图。下足“绣花”功夫,将任务分解为阶段目标和节点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每一步推进都有条不紊、每一个环节都分毫不差。加强过程管控、跟踪问效,常对照路线图和施工图找差距、找不足,多听听群众的评判,及时补短板、解难题、提质量,确保各项工作不仅能落地、更能“砸出坑”。
“收到”是起点,做到是落脚点,一次一次形成闭环、一件一件抓好落实,量的积累终会带来质的飞跃。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破除虚浮流弊,以事不避难的劲头根治“沙滩流水”式顽疾,以“收到”更要做到的务实作风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连云港市东海县驼峰乡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