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指出,“各级党委应当注重通过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廉风吹、乡村美、百姓安、天下稳,既需制度约束,也需教育浸润。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贴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求、新需求,以责任链条压实根基、以按需培训激发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清正之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农村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肩负着惠民政策落实、集体资源管理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却将手中的“微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屡屡出现。群众痛恨腐败,特别是对身边的“蝇贪蚁腐”感受更为直接、更为强烈,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侵害农民的切身利益,还会破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廉平之德,吏之宝也。”清正廉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之一。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培训考勤制度,对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让责任从“纸面”落到“地面”。要用正面典型立标杆,也要用反面教材敲警钟,让农村基层干部在 “对比反差” 中明辨是非、坚守底线,跳出“会议室+PPT”的窠臼,把廉洁教育扎根乡土文化,让理论教育沾染“泥土味”,让实操课程能解“硬疙瘩”,使农村基层干部记得住、受警醒,让农民群众看得懂、易监督。要搭好学用转化平台,有的农村基层干部遇到培训笔记本“次次写、页页新”,但问起政策张不开嘴,遇到难题迈不开腿,培训成了“雨过地皮湿”,要把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纳入课程待办清单,用实打实的干替代空对空的说,让培训成果从自说自话转化为群众叫好。
廉风润沃野,正气贯阡陌。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要把教育培训从课堂搬向田间地头,把文件条款转化为村民的“明白账”“放心秤”,让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真正化作春耕夏耘的务实行动,让制度约束切实转化为秋收冬藏的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蕴含着清风正气的乡村治理温度正温暖每一寸乡土。
(灌云县委组织部 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