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基层治理中的复杂矛盾、广大群众的多元诉求,就是这些现实问题“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具象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在读题识题中锤炼善作善成的本领,在破题解题中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从“机关案头”到“田间地头”,精准识题。干部沉下去,问题浮上来。只有扑下身子、贴近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才能找准病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群众思想观念日新月异,广大党员干部不但要系统掌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老问题”,还要精准识别基层一线的“新问题”。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主动往人民群众意见多、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走,入网格、进楼栋、串家门,充分了解群众在愁什么、企业在盼什么、基层困难是什么,通过综合分析把脉,深入挖掘“显性问题”背后的“隐性矛盾”,明确破题的发力点、关键点。
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钻研解题。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到人民群众中求教,是我们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本途径。想要把现实问题解决好,既要从“有字之书”中找到理论支撑,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在法律法规政策中找依据;也要从“无字之书”中领悟实践路径,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群众经验中提炼破题良方。邀请人民群众当决策“参谋”,共同参与民主协商议事、矛盾纠纷调解,在与人民群众“同劳动、同思考、同议事”中,站稳群众立场,汲取群众智慧,做好群众工作,让解题办法“拿得出”“信得过”“用得上”。
从“能做什么”到“怎么做好”,务实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问题找准了、思路理清了,最终都要靠一笔一划的实际行动把题答好。要紧盯痛点堵点难点,从实际需求出发,完善就业、养老、托育、医疗等服务措施,干好群众期盼的每一件小事。题目答得好不好,也要请人民群众来“阅卷”,建立服务反馈机制,通过“群众评议—跟踪问效—动态优化”的闭环,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 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