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行胜于言,质胜于华。党员干部要把心系群众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起而行之、干在实处,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好不好,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赢得老百姓的支持。焦裕禄躬身为民,带领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改变了兰考的贫困面貌;廖俊波心中有民,与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让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杨善洲情系百姓,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把深山大沟建成了“滇西粮仓”……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于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做出真成效、以实际成果赢得真认可。党员干部当自觉把人民利益“置顶”,始终以群众满意为首要标准,忧民之所忧、解民之所困,锲而不舍把惠民利民之事抓好办实。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调查研究,不走进一线难以察实情;服务群众,不躬身实干难以解民忧;改革攻坚,不担当作为难以破难题……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行动。反之,光说不做,落实归于落空,工作难免“打滑”“空转”,最终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干群关系。党员干部要主动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切实沉到基层一线,多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群众家里看情况,在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把群众急难愁盼摸清摸透,为制定政策、谋划举措奠定基础。要争做实干家,不做“空谈客”,自觉担负起职责使命,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冲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倒排工期、压茬推进,脚踏实地、务实笃行,努力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创造出经得起群众检验的实绩。
为民办事,就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增便利。不论是开山造路、修缮房屋,还是植树造林、亮化环境,亦或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说到底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不能让群众受益,那就是“无补之功,无益之事”,做得再好、花再多功夫也难以赢得人民支持。要树牢实干惠民的价值取向,围绕群众关切,深入研判服务优化、设施改造、环境提升等现实需求,把握先后主次、分清轻重缓急,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确保谋在要处、干在实处,推动为民实事更好维护群众利益。要坚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自觉把正在做的事放到历史长河、最新形势中观察、谋划,把握发展脉络,明确前行方向,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断提高办实事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实实在在的成效造福于民。
(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 刘圣楠、马山街道 阮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