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强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不仅彰显出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战略清醒,更为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了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抉择,不仅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时代潮流的敏锐洞察。从量子科技到生命科学,从物质科学到空间科学,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应运而生,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全球发展格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想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当然,科技自立自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具体行动来落实的战略目标。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为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灌南县委组织部杨世栋 付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