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民生是“国之大者”,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擦亮改革的“民生”底色,把惠民、为民的理念贯穿改革工作全过程,凭借真抓实干、务实笃行的过硬作风,书写出让群众满意、经得起检验的民生答卷。
谁把人民装进心中,人民就把谁记在心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病有所医到学有所教,从户籍改革到基层治理,从生态保护到生育支持,老百姓关注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员干部须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厚植为民情怀,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精准问需,俯下身子善察微末之事、善听谔谔之言,将民之所忧、民之所急时刻挂念在心间。根据需求精准施策,抽丝剥茧群众诉求背后的原因,深入分析地区特点、发展程度、对象群体等因素,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把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让改革红利充分转化为民生福祉。
实干担当是诠释为民服务的时代密码,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靠的就是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群众急难愁盼,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办精,把牵动亿万家庭、关乎百姓福祉的“关键小事”做细做优。主动奔赴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改革前沿摔打磨炼,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提高开拓创新和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以真功夫、硬本领为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干事创业之基、立身做人之本。带着党的嘱托,焦裕禄、谷文昌,他们既严格自我要求,不占公家一点便宜,又忘我奋斗,带领人民抗击风沙、植树造林,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党员干部应牢牢置顶“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政绩观,擦亮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政治本色,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不论手握多少权力,始终要自励自警自省,自觉约束“小爱好”、净化“朋友圈”、管住“身边人”,多些“如履薄冰”的敬畏谨慎、少些“小节无碍”的侥幸粗心。时刻坚定为民造福的信念,紧盯民生关切,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敢闯敢干,善作善成,善挑前任难、勇铺后任路,切实不负“为官一任”的信任重托,践行“造福一方”的职责使命。
(扬州市广陵区汤汪街道 艾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