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组织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组工干部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率先垂范,以“六个最讲”的高标准修心砺行,勇挑重担,奋进实干,努力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
必须攥紧理想信念这枚“指南针”,锚定修心砺行的精神坐标。要做党和人民放心的组工干部,攥紧理想信念这枚“指南针”,坚守信仰是第一要义。组工干部肩负重要职责,处在关键岗位,常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份“荣光”源自组织的信任,而非个人魅力,倘若将其当作个人资本,就极易陷入自我膨胀的误区。组织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需要组工干部具备过人的胆识,敢于啃硬骨头、蹚深水区、闯无人区,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实践的熊熊熔炉中不断淬炼自己,既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更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让理想信念的防线坚如磐石,永远“固若金汤”。
必须筑牢绝对忠诚这块“压舱石”,锁定修心砺行的稳舵航程。忠诚,是贯穿组工干部职业与人生的灵魂,绝对忠诚是组工干部“讲政治”的根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压舱石”。在思想上绝对忠诚,必须深学笃行,坚定跟党走,把党的要求,组织的需求当作个人矢志不渝的追求,让“小我融入大我”。在行动上绝对忠诚,必须以事不避难的勇毅气魄,挺膺担当、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不推诿、不逃避;要积极投身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心无旁骛、恪尽职守;以钉钉子精神深耕人才产业最前沿,奋战基层治理第一线,扎根乡村振兴主战场。在事业上绝对忠诚,以事业为基、履职担当,不谈条件、不讲回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坚决摒弃“应声虫”式的盲从姿态,不做“边缘人”式的消极参与,杜绝“甩锅侠”式的推诿行为。
必须高扬担当作为这面“领航帆”,劈开修心砺行的激流浪涌。组工干部必须从政治高度进行思考与定位,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和深远价值。要扛起担当作为,把讲政治融入高质量发展。要把敢担当、善担当的干部推向项目攻坚的战场,将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放在产业升级的前沿,让干部成为地区发展的强劲动力,使人才化作区域进步的坚实支撑,切实将干部工作转化为地区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让人才资源成为区域腾飞的关键驱动力。要扛起担当作为,把讲政治融入人民至上理念。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贯穿组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把群众立场是否坚定,群众路线是否树立,群众工作本领是否把握作为选优配强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参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里,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夯实战斗堡垒,凝聚党心民心;在人才工作布局上,聚焦民生领域人才需求,广纳贤才,为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注入智力源泉。要扛起担当作为,把讲政治融入自身建设。组工干部不仅要掌握思想武装的“利器”,还要练就过硬的“看家本领”,要强化对组工干部政治理论的精准滴灌,在愿干、肯干的积极态度中提升思想境界,实现政治觉悟的升华;要注重组工干部实践素质的快速提升,在实干、能干的行动中打磨能力,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确保听得懂内行话、说得到点子上、办得好专业事,成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先锋旗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组工干部唯有以理想信念铸魂、以绝对忠诚立根、以担当作为赋能,方能在这场没有终点的“修心砺行”征程中,淬炼出“最讲政治、最重公道、最优业务、最守规矩、最敢担当、最硬作风”的鲜明特质,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强劲组工力量。
(淮安市淮安区委组织部 连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