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治工作成效。基层减负工作是关乎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关乎党的事业根基的重要任务,其成效的巩固与拓展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关键工程。各级党组织必须立足长远、着眼长效,精准运用转变思想、优化机制、常态监督三剂“良方”,多管齐下、协同发力,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效能稳步提升。
开好转变思想“固本培元”之方,是巩固基层减负成果的首要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虽呈现于行动,但根源却在思想。只有从思想根源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才能真正筑牢基层减负的根基。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正确政绩观的内涵与真谛,做到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同时,要发挥好形式主义负面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深入剖析其根源和危害,以真实案例敲响思想警钟,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事业观,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的反弹回潮。
施好优化机制“釜底抽薪”之方,是巩固基层减负成果的关键所在。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及隐蔽性等特点,仅靠短期的整治难以根除,必须在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根子上防范问题再次出现。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精简不必要的形式流程、剔除不实用的繁琐环节,优化跨部门、跨层级高效衔接模式,打破信息壁垒,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确保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共同推进工作落实。此外,要及时总结提炼减负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现有制度“锦上添花”、给短板弱项“添砖加瓦”,健全科学完备、高效顺畅的制度体系,让严规矩、硬约束化作减负举措的“利箭”,精准击中问题的“靶心”,真正实现“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
配好常态监督“未病先防”之方,是巩固基层减负成果的重要保障。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巩固拓展整治工作成效绝非一时之功,必须抓常抓长、抓细抓实,从细微处着手、向纵深处拓展。常态监督无疑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各级党组织要将精文减会、规范督查检查等融入日常、抓在平常,定期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秉持“发现即解决”原则,严厉打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顽疾“复燃”。同时,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尺,拓宽基层干部、群众反馈问题渠道,广泛收集、倾听基层民众的真实声音,深挖问题症结,实施精准监督,形成监督闭环,让常态监督蔚然成风,有效防范“未成之病”,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 秦晨晨、连云港市赣榆区委组织部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