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健全组织体系,筑牢基层共治“桥头堡”。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党建引领,必须以鲜明导向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完善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网络”架构,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注重厘清权责边界,进一步明晰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责边界,一体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赋权扩能减负,破除“小马拉大车”现象,持续纠治基层困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依托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设管理监督党员抓手载体,通过联点帮扶、示范支部帮带、组织集中培训等方式,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强化队伍建设,锻造基层善治“主力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能否立足岗位担当作为、鼓足干劲狠抓落实,既关系着乡村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基层治理的质效,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育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以新一轮镇村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推进年轻干部培养工程,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定制村干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后备力量,定期开展党建业务、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升乡村治理人才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持续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推进省内高校、镇区企业联合开展“政企校、产学研”合作机制,举办大学生返乡就业、青年人才创业兴乡等相关活动,加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政策支持,为基层治理提供持久的人才支撑。
聚力民生服务,绘就基层巧治“同心圆”。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学习借鉴“儒林实践”经验,健全党员干部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工作机制,统筹推动“智慧镇街”平台、“一站式”矛调中心深化建设、作用发挥。牢牢把握“网格”这个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加快实施“一网统筹”“一网通办”,强化农村数字治理能力。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和权力运行,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在党建引领下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治理模式,为促进农村经济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溧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南渡镇党委书记 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