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08:49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于津  
1
听新闻
党委书记言论:以强党建优改革善治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今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需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以“组织筑基、产业提质、治理增效”三轴联动为着力点,推动形成党建强、产业旺、乡村美的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党建引领强根基,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障。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要始终将“五级书记抓振兴”的政治责任化为躬耕陇亩的实践担当,精心制定“党委书记项目清单”,创新实施“书记赛马·项目攻坚”行动,建立“1名书记+1个专班+N个攻坚项目”推进机制,在阡陌纵横间构建起“党委统筹谋全局、支部攻坚破堵点、党员示范创样板”的立体化责任体系。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精髓,打造“党群连心工程”,在田间地头设立“振兴驿站”,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产业振兴最前沿。要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党徽在智慧大棚里闪光,让初心在有机稻田中淬炼。

改革创新激活力,培育产业发展强劲动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创新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是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动力。要立足乡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要秉持“一村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各村的特色资源,因村制宜制定契合实际、具备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要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电商等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让农产品“接二连三”,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要坚持抱团发展,积极开展“结强村、学强村、争强村”活动,组织经济薄弱村与经济强村结成发展对子,建立常态联系、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乡村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乡村治理提效能,构建和谐有序善治格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让乡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要持续选优配强村干部,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青苗计划”,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正派、能打硬仗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让“头雁”引领乡村治理的新征程。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按照村庄布局与人口分布划分网格,及时收集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搭建起党群沟通的“连心桥”,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确保问题能快速反馈、高效解决。要选派挂村法律顾问、技术顾问、财务顾问等专业技术人才,针对乡村治理中的法律纠纷、产业技术瓶颈、财务管理难题等,提供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让专业力量成为乡村治理的“助推器”。要结合农村无职党员年龄特长、联户能力,动员主动认领乡村治理岗位,定期巡访入户,开展政策宣讲、帮办代办等日常事务,让无职党员成为乡村治理的“生力军”。要深化移风易俗改革工作,强化领导干部移风易俗监督管理,通过抓“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让文明新风成为乡村的亮丽底色。

(灌云县图河镇党委书记 于津)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