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各级党组织要用心做好人才工作,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
海纳百川,广聚天下英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加强人才需求摸底,转变以往“撒大网”“摊大饼”的引才模式,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不断增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制定科学完备的人才招引政策,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业主制”等创新化引才制度,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旧理念,树立“海纳百川、唯才是举”的鲜明导向,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释放、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着力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努力引进对组织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对同志有真情、对群众有热情的优秀人才,为事业发展蓄势赋能。
宽严相济,管出有为良才。严管是人才成长的磨刀石,厚爱是人才发展的加油站。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要坚持党性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根据行业特征、岗位要求、年龄层次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因人施教、因岗施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偏,帮助青年人才远离“河边”、避免“湿鞋”,系好从业之扣、走好从业之路。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人才敢于探索发现、勇于改革创新、放心大胆试错,以管理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换来人才的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人才的快速成长保驾护航。
不拘一格,用好兴业贤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前提、是基础,“用”是关键、是目的。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充分考虑人才在成长背景、专业特长、发展愿景等方面差异,因事择人、因材施用,推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局面。要把广大人才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墩苗”历练,让他们在火热实践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要持续深化人才考核评级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先进奖励、倒数诫勉、末位淘汰”制度体系,聚焦“实干”、突出“实绩”、注重“实效”,为想干、能干、敢干的人才“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选树奖励一批闯将、猛将、干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不息的强劲动力。
(灌南县委组织部 马飙、灌南县孟兴庄镇 朱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