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谈到“山海协作工程”时曾提到“木桶理论”,指出一只木桶的装水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时,短板常如影随形,唯有勇于向短板“叫板”,积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敢于向短板“叫板”,“见短”是前提。某一项事业、某一项工作,难免会存在差距和不足之处,也就是短板。短板之所以成为短板,往往因其隐蔽性、顽固性,甚至常常觉得“差不多”“过得去”。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功底薄弱,面对新情况常常校不准方向,缺乏政治敏锐度;有的实践经验匮乏,处理复杂事务毫无头绪,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实际矛盾时手忙脚乱。若任由短板肆意滋长,不仅会让工作推进举步维艰,制约地方经济发展,更会辜负了组织的信任与群众的殷切期盼。要坚决破除“差不多”的思想,拿出“不服输”的劲头,敢于刀刃向内,坦诚正视不足。要主动对标党中央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表高质量发展标尺,从思想深处破除“鸵鸟心态”,以“刮骨疗毒”的魄力直面短板,将问题发现在早、解决在小。
敢于向短板“叫板”,“识短”是关键。发现短板考验智慧,破解短板彰显担当。现实中,有的短板是思想观念“中梗阻”,有的是能力素质“跟不上”,有的是作风效能“打折扣”。部分党员干部剖析短板时浅尝辄止,或是自我批评浮于表面,不触及核心;或是依赖单一视角,缺乏多元审视,导致短板的深层原因难以浮现,问题反复出现。年轻干部须练就“见叶知秋”的洞察力,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剖析短板。要善用“复盘思维”,全面回顾工作流程,从任务规划到执行细节,逐一排查存在问题;也要巧用“对比方法”,对标先进,从工作思路到落实举措,找准找实自身差距。同时,要广开言路,向领导求高屋建瓴之策,向同事学行之有效之法,向群众问切中要害之言,全方位、深层次挖掘短板根源,为精准整改筑牢根基。
敢于向短板“叫板”,“补短”是根本。发现短板、找准病因,最终是为了将其彻底攻克。部分党员干部虽制定整改计划,却缺乏行动力,将“识短”与“补短”简单画等号,让整改沦为一纸空文。“短板”问题往往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克短板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年轻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一锤紧接一锤敲,将补齐短板落到实处。针对理论短板,制定系统学习计划,每日研读理论著作,定期参加研讨培训,提升理论素养。面对实践短板,主动请缨参与急难险重任务,深入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繁杂事务中积累实践经验。最后,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短板彻底补齐,力争在这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有关键作为。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唐玲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