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当前,资源、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小马拉大车”问题已成为基层“难以承受之重”。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在源头“松绑”、扩权“赋能”、思想“减负”等关键处持续发力,以扎实作风、务实举措让“马儿”如释重负。
强化源头松绑,履行主体责任,破“层层提速”困局。上级下派任务时,为促使各级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执行任务,一般会设定时间期限。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级一个时间期限,不给基层预留足够时间深入研究、认真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也影响工作完成质量。各级部门既要对自己“严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更要为基层“松绑”,充分思考基层实际、理解基层难处、注重基层感受,直面基层人手不足、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实际困难,安排工作时留有余地,下达任务前考虑可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避免提出明显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察实情、出实招、解难题上,让基层工作提速又提质。
厘清权责边界,明确服务事项,祛“层层加码”痼疾。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明确职责、划清界限,关键在于工作有没有超量、超纲、超载压给基层,厘清职责事项,把基层需要主攻的事情“列出来”,不该由基层承担的职责“收回去”,理顺部门间权责体系和上下级权责界限,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更相匹配的职权,着力构建责任边界清晰、任务分工合理、运行有序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让基层管得了事、办得好事。
力行思想减负,优化作风担当,刹“层层推责”歪风。为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极个别地方在布置各类工作任务时责任下放、权力保留。部分基层干部为了不出错、不担责,只能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影响干事创业热情。要多一些换位思考、信任支持,打好政治上激励、工作上减负、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的“组合拳”。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多为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的基层干部加油鼓劲,切实让担负新时代重任的基层“小马”轻装上阵、改革“闯将”安心干事、攻坚“先锋”放心打拼。
(扬州市广陵区汤汪街道 艾瑶 周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