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民之所盼、心之所系、行之所向,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将为民服务贯穿于国家治理脉络、深耕于改革创新进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真情实感回应群众期盼,以真抓实干破解民生难题,以真绩实效赢得百姓口碑,将“幸福账单”真正递到群众手中。
“心连心”共情人民“急难愁盼”。“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办好民生实事,首要在于站稳人民立场,保持心与人民相印、情与群众相系。从内蒙古边陲小镇探望困难群众到北京胡同与居民包饺子,从辽宁葫芦岛关心灾后重建到云南昆明察看年货保供,从边防哨所慰问戍边官兵到贵州毕节看望基层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为民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印证着“人民至上”的不变宗旨,诠释出“不负人民”的永恒初心。党员干部要以共情之心融入群众,读懂群众所思所盼,摒弃“坐而论道”的官僚作风,主动“沉下身、接地气”,争做“跑腿书记、小巷总理”,在“一头汗两腿泥”中摸清实情,“坐在一条板凳上”倾听民意,善于把握细节,从“群众视角”捕捉关键信息,从“群众嘴角”判别服务质量,将百姓需求内化为工作标准,让每一份关怀都直抵人心。
“手牵手”带动群众“攻坚破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来一去”之间,党心民心贴得更紧,攻坚力量聚得更强。破解民生难题,既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更要善用群众智慧、发动群众力量,让“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党群携手一起干”。正如十万修渠大军开凿太行“水长城”,三代塞罕坝人创造荒原变林海人间奇迹,新疆各族干群齐力编织塔克拉玛干“绿色围脖”一样,困难再大,只要坚持群众路线,天堑也能变通途;问题再多,只要坚持群众路线,亦能踏平坎坷成大道。广大干部要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善于从群众实践中提炼“土办法”,把“金点子”转化为“好机制”“好决策”,再到群众中宣传解释推广,将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群众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人翁。
“脚跟脚”实干守护“稳稳幸福”。“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头等大事贵在落实,民生幸福成于坚持。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当前,社会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分布需更均衡,就业市场需更包容,教育公平需更深化,住房保障需更完善。面对这些课题,党员干部当以“脚跟脚”的实干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立行立改解“燃眉之急”,挂图销号破“陈年旧账”,专项整改治“沉疴痼疾”,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要甘当事业发展的“老黄牛”,以“钉钉子精神”深耕民生沃土,让惠民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从“承诺”变为“口碑”。
(扬州市广陵区委组织部 宋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