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10:1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航先  
1
听新闻
做好人才创新“算法优化”

连日来,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快速掀起关注热潮,展现了算法优化对性能跃升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人工智能的突破依赖算法优化,人才活力的迸发则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也可以借鉴“算法优化”思维,持续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聚焦发展需求,破解“算法偏差”。人才引进就像算法的“数据输入”,数据准确计算结果才能精准,必须打破信息壁垒、靶向发力聚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有的地方发展心切、盲目引才,忽视本地发展实际,只求“高精尖”人才,不顾“急需紧缺”人才,导致个别引才项目沦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引进人才是因为缺乏人才,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关键行业,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存在的难题、短板,摸清人才家底,建立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的动态映射机制,通过产业链数据归集、智能算法分析,精准绘制“人才画像”,破解“引非所需”的算法偏差,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强化动态培养,激活“内生算力”。人才培育如同算法的“模型训练”,既不能喂“大锅饭”,也不能揠苗助长,需因材施教、动态优化。用好“素质冰山模型”,不仅帮助人才打磨“显性技能”,更挖掘其创新潜力,通过技能大赛“壮苗”、导师制“助苗”、培训基地“墩苗”等多元化方式,构建人才递进式培养链。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园区、企业等创新主体,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探索资源互通、利益契合的协同发展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加重点项目研究,把好想法晒出来,把新亮点用起来,在真实场景中完成“实战训练”,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优化使用架构,释放“最佳性能”。人才使用好比“算法调度”,只有放大“人岗适配”的乘数效应,才能实现人才最大价值。要为不同类型人才量身定制舞台,对基础研究者延长考核周期,为其提供“十年磨一剑”的成长环境,对应用型人才推行“揭榜挂帅”,以成果转化论英雄,让“创新黑马”逆袭突围。树立顶尖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为“候鸟型人才”“周末工程师”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人才资源最大化利用。建立健全区域间人才流动补偿调节机制,推动人才以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在区域间“柔性流动”,形成“头雁引领、雁阵协同”的创新集群。

完善长效机制,升级“运行环境”。留住人才则是对算法的“持续运维”,优质生态能让人才创新活力奔涌不息,必须全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鼓励各类用人主体建立“创新者多得”的薪酬体系,对突破“卡脖子”技术者实施股权激励、成果分红,为青年人才铺设晋升“快车道”,以“物质+荣誉”双轮驱动激活创新动力。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各类人才提供企业注册、项目审批、政策兑现等服务,推行“人才服务专员”机制,提供“一对一”管家式、个性化服务,让“金凤凰”栖有所安、创有所成、心有所归。

(连云港市海州区委组织部  刘航先)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