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10: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华龙  
1
听新闻
绘准干部“政治画像”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抓住重要行为特征以事察人、依事鉴人,对干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选人用人,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只有把好政治首关,精准精细绘制干部“政治画像”,方能把“好干部”选出来、“两面人”挡门外。

于个性特征中“起笔”,摆好布局。政治素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潜藏性,客观上存在标准界定难、指标设定难、结果认定难的问题。如果考察指标“上下一般粗”,凸显不出个性特征,那么政治素质考察就变成了走过场。因而,必须立足个体实际,细化指标内容,充分融入岗位特点、个体经历、性格特质、行为习惯等要素,将抽象宽泛的指标,细化成见人见事、可感可知的个性化表述,进一步提升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区分度。唯有如此,参评人员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考察人员才能较好判断识别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情况,确保“画像”布局合理到位。

于担当履职中“走笔”,描好轮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描摹干部“政治画像”,考察考核结果是主要参考,担当履职表现是具体佐证。用好大范围谈话调研这个有效手段,定期深入一线近距离接触干部,通过一线观察、同事评价、服务对象评议,从具体鲜活的事例和客观真实的评价中,真正了解一个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担当。在考真考深“一贯”表现的同时,也应关注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面前的“一时”表现,通过实地走访、专项考核等形式,细致观察干部面对困难挑战时的魄力胆识和能力素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全方位掌握其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画像”轮廓清晰明了。

于乡语口碑中“收笔”,上好底色。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绘制干部“政治画像”,如果光看工作表现一方面,忽视“八小时之外”,难免会造成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结果。应当深入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注重找知情人谈,善于听“弦外之音”,积极营造诚恳宽松、畅所欲言的谈话氛围,让谈话对象的“欲言又止”变为“和盘托出”。注重多方印证,舍得花时间、下笨功夫,对存疑的问题必须多问多听,从街谈巷议中了解干部真实的性情志趣、行为习惯,多角度检验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工作时间内外的政治表现到底好不好。只有这样,才能看清、识准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画像”的底色也就更加浓厚鲜明。

(东台市委组织部 张华龙)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