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是谋事干事的真经,是通往成功的捷径。《菜根谭》里有句名言:“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个“拙”字蕴含大智慧、大道理。党员干部应善于用“拙劲”找方法、学本领、出巧工,让“拙”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依靠。
以勤补拙,在“寸积铢累”中练就真功夫。“拙”并非坏事,拥有“拙劲”的人会保持清醒地认知,知道自己的劣势与不足,若想啃下工作中的“硬骨头”,就只能在勤快上下功夫。干事创业最易犯的毛病,是耍“小聪明”、好“走捷径”,看似得了便宜,实际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赢得的只是一时之利,很难取得更大成功。“莫问收获,但为耕耘”。遇到难事不要急躁,要慢下来、勤一点,多用“拙”办法酝酿工作的巧思,把最朴实的“拙劲”当作打破僵局的“金钥匙”,不懂就要勤问,甘当“小学生”,不会就要勤练,下足“笨功夫”,经常在事上“磨一磨、练一练”,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磨砺中练出“硬功夫”。
以慎守拙,在“朝乾夕惕”中练就磐石心。守拙而慎,既是对外界局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内在实力的理性判断。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用“拙劲”的人,害怕出漏子、捅娄子,做事才会加倍小心。对待工作和事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反而容易在擅长的事情上栽跟头。“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务”。面对工作千头万绪,肩上千钧重担,容不得有丝毫的松劲松懈、麻痹大意,须发扬慎终如始的“拙劲”,越是接近目标,越应上紧发条,绝不能“一篙松劲”;越是抵近终点,越应坚持不懈,而不能“鸣金收兵”。要在各种风险隐患前守住朴实“拙心”,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真正把岗位当责任、把工作当使命。
以拙生巧,在“自讨苦吃”中练就铁肩膀。“妙算还从拙中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巧工,更没有一劳永逸的巧法,所有的捷径与巧道,都来自“朴拙”下的埋头苦干,没有一点吃苦精神,不下一番“守拙”的功夫,就不会有事业的卓越。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无数冲在技术攻关第一线的“急先锋”、改革创新第一线的“排头兵”、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奋斗者”,他们用“自讨苦吃”完成从“拙劲”到“巧功”的蜕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苦难当作“练兵场”,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基层治理最难处、项目建设最前沿中扛重活、吃苦头,于“苦”境中下好工作“先手棋”,守住人生“基本盘”,甘当脚踏实地、以苦为乐的“守拙者”。
(宿豫区委组织部杨韬、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