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13:56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朱从武  
1
听新闻
在“见底”中见真功

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发挥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有效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组织部门承担着考人之职、察人之智、识人之责,要勤调研、会分析、善思考、钻研判,用专业专职的考核真功,让干部在组织面前“曝光”“见底”,描绘一本信息准确、分类合理、结构明晰的“干部图谱”,为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执政骨干提供有力支撑。

“政治见底”确保选得准、用得上。首关不过,余关莫论。突出政治标准,是好干部标准的核心内涵。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为此,考核干部,第一位的就是看干部的政治表现,组织部门应注重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将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考核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确保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干部政治标准考核体系,不简单将业务水平等同于政治水平,用工作成绩代替政治素质,努力把干部的政治品德、政治素养、政治品质、政治能力考准考实,切实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

“作风见底”确保行得稳、走得远。工作作风是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把作风考核当成一句口号,要往深里考、往实里察。突出要素考核,既要考核工作作风也要考核生活作风,分解相应的要素指标,制订配套的评价体系,便于按照具体标准进行评价。采取延伸考察方式,拓展考核的纵深度和覆盖面,将考核的评价权交到更多干部群众手上,让“民意”成为干部任用的“风向标”。干部考核不能拘泥于任前的一次性考察,应将一时和一贯结合起来,既坚持平时考核,又对干部经常活跃的“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进行常态考核。不仅掌握干部工作中的“显性作风”,还须了解干部在公众场合、工作时间外的“隐性作风”,以及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表现,推动考核方式立体化、多样化。

“实绩见底”确保拉得出、打得响。选用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为先、因事择人,这是选好人、用准人的根本出发点。考核干部不能简单看干部是否学过、干过、分管过什么,更要看干得怎么样、管得好不好,从做出的实绩、各方面评价来判断一个干部是否懂行、在行、内行。既要看台账资料、汇报总结,更要跑现场、看实物,避免痕迹与实绩脱钩。既要听领导同仁“评头论足”,也要听下属群众“抱怨牢骚”,做到上下结合、互相印证。时间方面上,也要做到向前多看一步、向后多想一点,形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实绩闭环。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当下多费事,才能考准考实干部能力、特长、业绩,才能从符合条件的干部中看谁更优秀,从优秀干部中看谁更合适,真正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放到最需要的岗位上,把最能打的干部派到最关键的战场上,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灌南县教育局 朱从武)

标签:
责编:韩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