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回顾历年的新年贺词,“人民”这一关键词始终贯穿其中且举足轻重。广大党员干部应读懂新年贺词里“人民”的重要意义,满怀爱民之心,坚守为民之责,践行利民之举,将人民的期待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为生活的现实,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坚定信仰,满怀爱民之心。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自诞生起,我们党就将“人民”二字深植心中,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且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心中有民,方能行之为民。踏上新的征程,面对新的挑战,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满怀爱民之心,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在思想上对照初心使命不断进行审视、剖析与反思。围绕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及居民家中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深切体会人民的酸甜苦辣,让爱民之心体现在点滴作风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之中,不断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和人民情怀。
务实担当,坚守为民之责。对人民怀有感情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否将人民之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则彰显出党员干部的务实担当和责任情怀。谷文昌苦战风沙十余载,将荒岛变为海上绿洲,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敬仰;廖俊波甘当为人民“打柴”之人,常年奋战在工作一线,用担当作为塑造新时代好干部形象。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泉。党员干部应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时常站在“人民立场”思考问题,事事从“群众视角”探寻对策,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记挂于心,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持续学习新知识,熟练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深入群众了解基层治理的实际情况,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运用群众语言,拉近与人民的距离,以造福人民、为人民尽责的实际成果赢得民心。
持之以恒,践行利民之举。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怀着为民情怀,不断造福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也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历史责任。践行利民之举没有终点,只有接连不断的新起点。党员干部要以群众期盼为干事创业的导向,以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畅通诉求渠道汇集民意,落实“小而美”“惠而实”的服务项目,用心守护群众的“米袋子”“油罐子”“菜篮子”。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党员干部既要着眼当下,也要放眼未来进行科学规划。聚焦重点需求领域,将零散的做法和经验予以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办好一件事”带动“办成一类事”,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确保利民举措的力度不减、尺度不变、温度不降,持之以恒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张家港市凤凰镇 明世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