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党中央多次公开通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稳步落实。为基层减负,减的是量、求的是质、加的是劲,更需要上下同心、齐头并进,紧抓为民服务这一核心,坚持“减负”与“赋能”同推进,以上下同欲之姿提升基层减负之效。
溯源松绑,卸去应减之负。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基层人少事多、权小责大,常陷入“责大、权小、能弱”的被动,上级机关只有建立健全责任清单,从源头放权赋能,才能有效杜绝层层加码、转嫁责任,标本兼治落实减负要求,全力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理清应尽之责,聚焦基层工作实际与能力水平,探索构建照清单履职、按清单办事、依清单问责的管理体制,着力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协作的体系,让基层干部清楚知道“该干什么活、该办什么事、该担什么责”,做到权责一致,资源和事权相匹配。落实减负清单,树牢正确政绩观,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紧盯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列出困扰基层干部的减负清单,以清单化形式逐项落实减负要求,真正让该减的负担减到位,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抓落实、一心一意为民生。
实干赋能,下足应尽之功。“减负”不等于减责任、减担当、减作为。能不能把上级交办的各类事情处理得有条有理,能不能将各类冲突矛盾由大化小、由小化了,能否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交出满意的“答卷”,要看基层干部有没有更大的担当、更强的本领。基层干部须淬炼优良作风、强化干事本领,深刻理解和正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客观看待基层工作中遇到的杂事、烦事、棘手事,坚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实干担当体现到行动实处,在基层大熔炉里,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以“老黄牛”精神担当尽责、苦干实干。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着力提升综合本领,努力成为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基层“百事通”“多面手”。
为民造福,放大应有之效。负担轻了,能力强了,服务效能也必须跟上。基层减负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基层干部回归主责主业,把沉下来的资源整合好,把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用到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上去,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质量与水平。坚持“实”的导向,把有没有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减负成效的重要依据,看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看做了多少打基础和利长远的实事好事,让基层的工作实绩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客观地呈现出来。强化“优”的服务,用好“四下基层”重要抓手,通过调查研究挖潜群众的需求,扩大基层服务主体,延伸基层服务范围,健全基层服务站点功能,延伸公益性、互助性项目内涵,同时精细化服务内容,刻画人群特征,为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最大限度以服务“供给端”匹配群众“需求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强。
(江阴市徐霞客镇 杨阳、江阴市委组织部 孔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