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打好基层减负“组合拳”,将基层党员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松绑绝非松劲,减负并非减责。基层减负真正的目的是激励基层党员干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担当作为,但减负不能“歪嘴和尚念歪经”,把减负当成工作减速、减质,乃至减责的“挡箭牌”,让减负变了形走了味。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从反面案例中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做思想上的清醒人。聚力提升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本事本领,推动党员干部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现实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优化工作作风,倡导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接地气、沾土气中切身体悟基层所期、群众所盼,把牌子摘下来、把包袱卸下去、把服务搞上去,自觉摒弃表面功夫、虚假政绩,发挥好“最后一公里”服务职能。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当前,发展任务繁重、民生诉求多元,时刻呼唤基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真抓实干。要树牢实绩实干鲜明导向,优化平时考核工作机制,让党员干部不在担当作为中“伪忙碌”,不在真抓实干中“假努力”,脚踏实地做实事、谋实效、务实功。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要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帮助基层干部走出越干越怕、越干越累、越干越浮的迷茫困境。强化工作督导,建立健全举报受理、问题查处、责任追究等制度,拿出决心和勇气,对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增加基层工作负担问题,坚决整治、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迁就,以清醒认知看待减负难题,做到不达目的不罢休,达成目标不放松,真正以"减"促干增实效。
(灌南县北陈集镇 孙梓翔;灌南县委组织部 杨世栋)